柚子小说 - 言情小说 - 古代升官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6

分卷阅读106

    瑾的酒厂,这么多粮食足够一郡的产粮了。”

    “臣认为张员外郎的酿酒厂着实是用了太多的粮食,而且还轻轻松松就从中获取了暴利,着实应该多缴纳赋税。”

    中书侍郎高世杰一出声,其他人也都纷纷跟着附议。毕竟中书侍郎这话说得是有理有据,也着实让人信服。

    再加上他们看到张彦瑾没有第一时间反驳,以为张彦瑾这是无话可说,就默认了张彦瑾这是辨无可辩,纷纷站到了统一战线。

    反正张彦瑾缴纳赋税又不是他们缴纳赋税,更重要的是,张彦瑾这一段时间赚了太多的钱,而他们却只有眼巴巴看着的份,这确实让他们觉得不爽。

    观看满朝文武百官,唯有和张仲谦关系极好的几个大臣和国公没有说话。

    就在大家以为这事情就要成定论的时候,张彦瑾眨了眨眼睛,从队伍中走出来道:“启禀皇上,臣有话要说。”

    张仲谦见状,心中微微松了口气。他作为一代老臣,自然是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也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更知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

    这也是当初他为何不顾张彦瑾的想法直接提出把水泥厂交给皇上,这也是替张彦瑾铺路,怕他以后被人弹劾。

    却不想,张彦瑾的酿酒厂还是遭到了弹劾。此时看到张彦瑾主动站出来,他便以为张彦瑾这是开窍了,准备主动交出酿酒厂利益。

    “臣有一事不明,还请侍郎大人解答。”在得到皇上准许后,张彦瑾慢条斯理地反驳道。

    中书侍郎高世杰出言弹劾于他,他一点都不惊讶。毕竟在他了解的历史知识当中,高世杰可是周勤一党当中的重要成员。

    高世杰看了一眼张彦瑾,虽然心生蔑视,可他外表的基本礼仪却做的滴水不漏,他侧身道:“请提。”

    “不知道侍郎大人说得是哪一郡的粮食产量?”张彦瑾依旧不紧不慢道。

    他这一提问确实出乎众人意料。不过张彦瑾每一次都不按牌理出牌,大家也都习惯了。

    刚刚附议中书侍郎的朝臣们则在心中捏了一把汗,毕竟张彦瑾的前几次的辩论给他们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意识到了张彦瑾并不是一个只会吃喝玩乐,其他什么都不懂的纨绔子弟。

    高世杰一时间有些哑然,只有户部官员才知道每年朝廷所收粮食数量,而户部尚书乃是陈德让,和宁国公张仲谦关系甚好,他虽是中书侍郎,却是无权擅自查看的。

    他想要查看,必须经过陈德让的同意,若不得同意,那就是图摸不轨。如此,张仲谦和陈德让两个心思缜密的老狐狸可就要说话了。

    为了给张彦瑾出其不意一击,他们才联合刘岩时来了这么一出,事先没有让张仲谦得到一点风声。

    不过他手下官员凭着印象估计一郡粮食产量,也着实让他没有办法回答张彦瑾提出的问题。

    其实刚刚高世杰说出那一番话之后,他便在脑海中粗略计算了起来,发现中书侍郎所说的话并不假。他的酿酒厂已经慢慢在大魏朝各地都开了分厂,每日买酒的客人络绎不绝。

    不过中书侍郎所说的一个一郡的粮食他却心存疑惑。大魏朝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大约是六千万,不过农民们自古精耕细作,每一个粮农除过自身需要之外,所缴纳的粮食数量大约在四百斤左右,绝不至于像高世杰所说的三万石粮食就用光了一个一郡粮农缴纳的粮食。

    这些都是他在开酿酒厂之前让张伍一和张伍二他们调查所得,毕竟酿酒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来衡量,而购买粮食的数量决定了酿酒的斤两,他清楚这些并不奇怪。

    户部尚书陈德让听到提到了户部所管辖范围内的问题,便站出来道:“回禀皇上,根据各地缴纳粮食的数量记载册,我朝每个粮农除过自身消耗粮食,剩下的粮食在四百斤左右,缴纳的赋税粮食大约在一百五十斤左右,我朝人口数量则在六千万左右。三万石粮食数量和总量相比,确实是杯水车薪。”

    陈德让怎么会不知道这是高世杰这一行人在故意挤兑张彦瑾?虽然他事先不清楚,可是经历过宦海无数波浪的他,只需细细一想便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禁对高世杰等人有些反感。

    高士杰真兀自懊悔,却听见陈德让又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加重酿酒厂赋税此法不妥,一来不符合我朝商法法典,二来会引起百姓恐慌,有失朝廷公信,有失陛下威仪!”

    刚刚没有附议的几人也都站出来反驳,与高士杰等人站在一边的朝臣此时都默默不说话。

    张彦瑾打量着众人,犹如一个旁观者。这世上本无公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以皇上为主的时代,皇上就是规则,所谓得君心者才可长久。

    皇上再贤德又能如何?他也是一个人,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这个时代每个人的骨子里。

    正所谓明有沈万三,清有胡雪岩,他决不能重蹈覆辙。

    “启禀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张彦瑾沉吟半晌开口道。

    皇上随意地抬了一下手道:“有何不当讲?讲罢。”

    “臣以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不断地接济那些受灾百姓,不如给他们一个安稳长久去处,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长久之计。”张彦瑾侃侃而谈。

    高士杰闻言直接反驳道:“说得轻巧,每一块耕地都是按人头分配,何来给那些受灾百姓找耕地,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书侍郎误会了,我所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不是指耕种。”

    张彦瑾说罢,这才细细道:“农民耕种,用粮食和商人换取商品,商人用商品换粮食,故而臣愿意让这些灾民去臣的采煤厂,臣会给他们工钱,提供住处,等到灾情过去,他们想回故乡耕种,可回故乡耕种,想留下也可继续留下,陛下觉得如何?”

    皇上有些没反应过来,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张彦瑾能出这么一个计策也在情理之中。

    张彦瑾的计策等于说既帮他解决了灾民,又让外人无法说闲话,更不会引得百姓恐慌,简直是再完美不过的法子。

    “好!难为你想出一个如此两全的法子!”

    随后皇上起身,淡淡的说道:“张彦瑾先是设计中州巨舰,解我中州灾民之困,以防流民动乱,是我朝栋梁之才,朕要加封员外郎为宁安县子!”

    满朝皆惊。

    张彦瑾才封了男爵才多久啊,这又封了子爵?

    这年头不是开国之时的,寻常要得爵位可难上加难,怎么到张彦瑾这里……

    “多谢皇上!”张彦瑾行礼授封。

    大魏朝爵位分为九等,从正一品的王到从五品上的开国县男,总共九等。张彦瑾以前被敕封的男爵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