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小说 - 耽美小说 - 带着文豪红包群考科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5

分卷阅读155

    他接着问道。

“就叫,就是以咱们云山书院为原型写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出来。”宋子修挑了挑眉,道:“若是看出来了,说不定还能给书院吸引一波新生。”

苏晏点了点头,他预计到时候话本出版以后又会掀起一股女扮男装的风潮。

宋子修这话本写得是更加狗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他看过的草稿版本里就将书院生活的各种细节都描述地清清楚楚。

苏晏瞬间在脑子里想到了各种周边,什么人物卡片啦,什么书院地图啦,什么印有经典对话的书签啦......

得写信给小舅舅让他着力推广一下,苏晏心里想道。

***

临近分舍考试,云山书院里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

文津阁的读书室内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学子们,就连大晚上也座无虚席。

平日他们上课的课室内也有人在读书学习,有学子背着手在课室里一边转悠,嘴里一边絮絮叨叨地自言自语。

就连苏晏去往书院公厨吃饭的时候,都在公厨的餐桌上看见有学子手不释卷。那人眼睛牢牢盯着手中的书本,另一只手上握着筷子,机械性地夹着白饭往嘴里送,有时候连筷子夹空了都不知道。

不过也没有人嘲笑这学子,大家也都是急匆匆地吃完了自己的餐食,赶着继续去复习功课。

二月十三,宜入学。

山长安和先生照例主持了开春的入学大典,他望着新一年散发着勃勃生机的学子们,满意地捋了捋长须,点了点头。

第二日,二月十四日,云山书院的分舍考试拉开了帷幕。

那日入学大典的时候,夫子们就下发了每位学子的考试安排,根据他们选择的不同课程进行考试。

苏晏看了看自己的考试安排:前四天的上午分别考四书的内容,前五天的下午是考查五经的内容,第六日的上午、下午分别是算学、律法的考试,第七日上下午则是乐和射的考试。

第八日、第九日是休沐日,第十日出考试成绩,将张贴在课室外,当然也包括分舍的结果。

好在这一次分舍考试并不是池思淼出题目,所有学子看到常规的试卷题目时都松了一口气。

要是再来一次池夫子那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扒拉来的难题,他们可顶不住啊!那种在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怀疑自己不识字、白读书的感觉,他们可是不想再体会一遍了。

常规题目有常规题目的好处,至少大家都不会偏题、跑题,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但是想要在常规题目里答得出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有新颖的思路和巧妙的破题。

苏晏这几天考完试,觉得自己发挥得还不错,应当能继续呆在上舍。

“我觉得我这次也考得不错!看来年假的时候好好读书还是有成效的!”周允文考完见了小伙伴们心情不错地说道,他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谢临风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拍了拍周允文的肩膀,感慨道:“不愧是你!年假里居然还在读书!在下实在是佩服!佩服!”

周允文耸了耸肩,一脸坦然:“我的天赋一般,想要进入上舍只能靠比别人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了。”

宋子修也面露钦佩地看着周允文,不论如何,在年假里还能沉下心来读书,光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

苏晏倒是习惯了自己小师兄的这般做法。

想当初在长溪县的时候,他过年期间去找小师兄玩,还被拉着一起读书,让幼小的他当时就受到了学霸精神的洗礼。

苏晏带着流霞古琴去考“乐”的时候,吴夫子见着他拿出的古琴,笑眯眯地说道:“那日你去找了老师以后,老师就给我写了信,谈及了你当日的表现,对那的琴谱赞叹不已!”

她微微一笑,道:“你今日便弹奏一曲,让我也听听可好?”

苏晏自是点了点头,或许是在来时的船上与陆弦之合奏了那一曲,他对于古琴的弹奏也有了新的体会。

白皙的指尖拨动琴弦。琴音缓缓流淌而出,大雁展翅,点落平沙,意境开阔。吴夫子听着不由得闭上了双眼,好更好地感受着那动人的琴音。

一曲结束,苏晏自认为自己现在弹奏得比当初在南望舒大师那次弹奏得还要更好,他心里美滋滋,流霞古琴如今跟他越发有默契了。

学子们去考“射”的时候,赵教头看着他们的成绩直摇头,笑道:“这还只是静止不动的靶子!日后还得练习骑射!你们呐,可得好好学学,之后游学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用的上呢!”

这已经是苏晏放完假回到云山书院后第二次听到“游学”一词了。

之前在船上的时候,他就听自己的二哥苏钰谈到了这游学,似是云山书院会在每年六月时组织学子们出游异地,增长见识。

他和谢临风当时都想要更详细地问问,然而二哥故意卖关子,啥都不说。

“赵教头!游学的时候能怎么用啊?”有学子提出疑问。

“你们出去游学的时候,有时候不在县城里嘛!出门在外,风餐露宿很正常!到时候不就得自己打猎,解决吃饭的事。那个时候这技术也能派上用场了。”赵教头解释道。

“当初你们有个师兄游学回来后还特地跟我说,就靠着我平日里训练你们的准头,拿石块砸到了一只兔子,才没有在野外饿肚子呢!”

他笑着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学子们,道:“所以你们之后上课的时候要好好练习啊!”

***

二月二十三日,分舍考试的成绩张贴了出来。

学子们紧张地围着榜单,有人欢呼,有人失落。

苏晏也挤进去看了一眼,瞥见自己仍然被分到了上舍,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次他并不是分舍考试的头名。上一次分舍考试时第二名的徐颖达这次拨得头筹。

看来果然还是不能松懈啊!

苏晏观摩了一下头名徐颖达的答卷。四书文的题目里,他的答卷与苏晏自己的文章看起来不分上下。

而五经文里,徐颖达选择治学的经义是。这文章破题巧妙,行文条分缕析,颇有“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意味。

苏晏好好琢磨了一番徐颖达文章的长处,暗自记下,想着回去后自己也试试这种风格的论述。

他正品读着这答卷的文章,余光不经意间瞟见徐颖达走了过来。

苏晏想到这位仁兄的礼仪风格,顿时头皮发麻,正想着悄咪咪开溜,然而就听到徐颖达一声略带兴奋的招呼声——“苏兄!”。

他脚步一滞,无奈地在心里叹了口气,立马调整好表情。

“徐兄!”温文尔雅的小少年转过身朝徐颖